您现在所在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行业动态

似群山,又似奔腾的江水,总设计师曹跃进解读之江文化中心建筑之美

发布日期:2023-08-30
文章来源:钱江晚报

历经10年建造打磨,8月29日万众瞩目的之江文化中心正式启用。

地处西湖区之江板块的之江文化中心,总建设用地258亩,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, 中心集结浙江图书馆之江馆、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、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、浙江文学馆和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等“四馆一中心”。如此大体量的建筑群,不仅在外观上令观赏者耳目一新,更是在方寸之间深藏设计者的建筑语言。之江文化中心的设计理念是什么?“合院式”的设计布局中,暗藏了哪些设计巧思?各馆的设计亮点又有哪些?

带着这些问题,潮新闻记者专访了之江文化中心总设计师,浙江省设计研究院资深总建筑师,首届浙江省工程勘测设计大师曹跃进老师,为大家详细解读之江文化中心的建筑美学。

远看如群山,近看如奔腾钱塘江水

“中式合院”竟然可以这样

之江文化中心的设计理念为“山水筑境 江南韵味”。这样的理念在最后落成的四馆一中心建筑中是怎么体现的?

曹跃进老师说,之江文化中心场馆呈开放的、具有江南韵味的“合院式”布局,屋顶层叠错落有致。“从远处眺望如同富春山居图中的群山连绵,走进细看则是奔腾而来的钱塘江水。”关于之江文化中心的总体空间特色,曹老师用了这样一个更加形象的比喻。

刘智宁/摄

最值得说的,就是这个“开放的”“合院式”布局。之江文化中心作为一个文化综合体,并不是将四馆纳入了一幢建筑内,而是四馆各自成一体,并围合出一个中央景观文化公园。这样的设计组合,与我们常见的闭合式“四合院”建筑尤为相似。但之江文化中心作为一个开放的城市广场,在地上不设围墙,地下馆馆相通,每个场馆的正大门向外,与城市空间完美融合,迎接八方来客。

那么“远山”和“奔腾的江水”又是如何打造的呢?之江文化中心在江南山水气质的打造上可以说用尽巧思。从远看,之江文化中心采用深灰色金属瓦屋面,倾斜覆盖于高低起伏的建筑体之上,仿佛勾勒出江南群山延绵的天际线,隐喻为“群山”。从近看,之江文化中心的中央文化景观公园中,特设“智慧之眼音乐喷泉”和“叠水福泉”两处喷泉,将水元素引入,并巧妙点缀两处江南景观建筑,共同构成一幅具有江南山水人文气质的画卷。

吴拥军/摄

之江文化中心的建筑风格,被介绍为“粉墙黛瓦”,现代化的高楼,是怎么打造“粉墙黛瓦”的?这个地标性的建筑,在建筑外观和设计外观的打造上自有神来一笔。这主要依靠了独创的大面积细拉丝青灰色石材铺设,与棕色木纹铝板的新中式元素运用。且在堆叠方法上采用了中式建筑常见的错缝叠砖贴法,配以深灰色如山形起伏金属屋面,从而描绘出粉墙黛瓦的神韵与意境。

场馆外立面密集的大小窗户竟另藏玄机

原来是设计师把建筑“打碎了”

在之江文化中心四大场馆外观中,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,就是建筑表面“千窗百孔”“凹窗凹墙”的设计。有不少人疑问,为啥这样的设计?难道仅仅是为了装饰美观吗?

“实际上,四大场馆的建筑体量是非常庞大的,但我们走入其中时,并没有这样的感受。这就运用到了针对大体量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手法——切割。”

曹跃进告诉记者,针对“四馆”如此大体量的建筑群,通常会将其“切割”成较小体块,将建筑“打碎”。例如最显著的“凹窗凹墙”与大开窗的对比切割,还有立面肌理细拉丝青灰石材与棕色木纹铝板的对比切割,以及各处细部尺度的虚实对比等,从而使之江文化中心大体量的建筑群成为了精巧宜人、诗情画意且与地域文化特征相呼应的范例。

滕宏鸥/摄

但是,“凹窗凹墙”的切割手法,在具体运用到每个场馆中时又是求同存异的。

例如,博物馆和图书馆之间就有较明显差异。图书馆作为看书阅览的场所,需要充足自然光源,而博物馆则正好相反。因此在“凹窗”的选择上,图书馆采用了玻璃窗,而博物馆却将大量凹窗铺上深灰色石板材,运用深浅明暗凹凸对比的方法,形成同样的凹面视觉效果。

上为博物馆外立面,下为图书馆外立面 施展/摄

总设计师推荐最值得打卡的设计亮点

新网红建筑这些地方不能错过

那么,作为之江文化中心的总设计师,曹老师自己会偏爱哪些设计点?会向市民特别推荐哪些打卡点呢?曹老师的推荐如下:

浙江图书馆之江馆“知识大殿”推荐拍照打卡——五层挑空的书海大厅,形似波浪与云朵的空间元素,寓意浩瀚宇宙的穹顶,当我们走入浙江图书馆之江馆大厅时,便宛若踏进了一座知识的殿堂,一旁序厅中拾级而上的礼仪大台阶,寓意攀登知识高峰,非常适合拍照打卡。

陈建荣/摄

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“月亮门”最具夜游亮点——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入口上方的“月亮门”最值得近距离细品。构成“月亮门”的每一面玻璃,都是根据“月亮门”形状定制,每块玻璃重约1吨,上面打印着3公分直径,4.5公分间距,75%淡显的圆形磨砂图案。每当夜晚灯光亮起,磨砂的打印玻璃则会透出如玉般光芒,如同“方形的玉琮”中透出的“圆形月亮门”,这是对于良渚和传统文化方与圆的诠释,也是夜游一大亮点。

吴拥军/摄

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“非遗之眼”全场最抢眼——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四大场馆中最为精巧,也最具特色。最大亮点便是入口右侧那扇23米宽12米高的长方型巨大玻璃窗,也被称为“非遗之眼”。首创的巨大悬空玻璃窗,不仅将玻璃内侧的非遗古戏台完美呈现,也向人们展示了浙江灿若星河的民间文化。

施展/摄

浙江文学馆 “文学之窗”——浙江文学馆的整体体量不大,设计时在中心天井观景平台特设了大型“窗口”面向中心广场,象征浙江文学之窗。

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务中心“十二庭院”各具特色——公服中心作为唯一的地下场馆,共设有十二处以诗词命名的江南庭院,其中梅晓院最适合穿着汉服打卡。